时间:2022-08-27 22:45:55 | 浏览:580
在长达两年的动荡后,智能手机市场总算恢复了平静。苹果和三星依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国产手机品牌在屡次冲击高端失败后也开始寻找差异化的功能卖点以稳固自己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全球经济放缓,与其冒险向未知进发,不少手机品牌情愿走“保底”路线,先稳住自己的存量市场。
而智能手机“主战场”的冷场却让另一个品类成为智能手机品牌争夺的中心。没错,说的就是可穿戴设备市场。从广义来说,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历史远超智能手机的行业,市场的话语权也由传统的音频、运动和医疗器械企业所掌握。直到智能手机出现,智能可穿戴设备被提及,这种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围绕智能手机生态打造的硬件,才取代了传统可穿戴设备,成为可穿戴市场的新宠儿。
比如在2020-2021年间,TWS产品就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华为、苹果的TWS芯片占据了真无线耳机的高端市场,高通、恒玄、络达为中端TWS品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而中科蓝讯、珠海杰理等品牌则填充了低端TWS耳机的市场。无论从芯片性能还是芯片价格的维度,TWS耳机芯片已经完成了市场划分,而这种稳定的市场划分也让TWS品牌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划分。
图片来源:苹果
这种渐趋稳定的市场划分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对数码产品来说,合理的市场竞争能促使品牌提高产品实力,在压低价格的同时为产品带来更多的功能,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如果TWS市场格局已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TWS市场将会重现近几年手机市场“挤牙膏”的情况。
TWS市场格局已定,但手机品牌需要可穿戴设备作为手机市场的“第二战场”,于是在品牌的推动下,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就再次成为了可穿戴市场的“新生力量”。
没错,这里说的是“再次”,因为在十年前,智能手环就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辉煌:2011年,Jawbone发布了UP系列智能手环,掀起了智能手环的第一次热浪。在长达20年的品牌生涯中,Jawbone凭借运动手环实现了累计二十多次市场融资,同时也带动了Fitbit等品牌的兴起,更是为无数国内智能设备品牌提供了“标准答案”。
当时的Jawbone并未像现在的智能手环一样走数码路线——在没有建立用户认知的情况下,向用户推广一个全新品类的数码产品并非易事,毕竟当年的用户对数码的了解远不如2022年的我们。在当时,Jawbone别出心栽地将UP系列产品包装成类似电动牙刷一样的“健康电子设备”,它的销售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数码商店”,而是用塑料包装在超市销售。
图片来源:Amazon
这种新奇的销售方式让Jawbone巧妙地开辟了数码产品销售的新路径,与健康捆绑的方式也让智能手环这一概念迅速在中产、高净值群体中流行开来。时至今日,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都依然没能跳出“健康”这一核心卖点。
尽管如此,在10年后的2022年,智能手环依旧经历了“蜕变”:无论是智能手环的“先行者”Jawbone、Fitbit还是将智能手环这一概念在国内推广开来的小米手环,这些产品在最初真的就是指一个“手环”,屏幕显示甚至是触屏交互那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最多也就在正面装四个LED用来显示工作状态与电量。甚至在Android智能手表面世后,大家区分手表与手环的方式也依旧是“有屏幕的是手表,没屏幕的是手环”。
但在2022年,手表和手环在形态上已经高度接近。以前段时间推出的华为手环7为例,尽管这款产品在华为的分类中仍属于“智能手环”,但从产品设计上,华为手环7一和传统意义的智能手表高度接近,在某些角度上看,这款产品甚至和智能手表中的标杆产品Apple Watch有相似的地方。
对消费者来说,“手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整个智能手表市场来说,与手表神似的手环,显然为智能手表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过去,智能手表市场根据价格和产品表现大致可以分为3类:以Apple Watch、HUAWEI WATCH GT、Galaxy Watch和高端WearOS(Android Wear)为代表的高端智能手表;以OPPO Watch、运动型WearOS产品为首的终端智能手臂手表;以及千元以下、由非手机品牌推出的智能手表产品。
图片来源:苹果
其中高端智能手表无需多讲,单单是Apple Watch在2016年就售出1190万只,贡献了全年接近50%的市场份额。运动型智能手表虽然面向较为细分的运动市场,但由于智能手表市场与运动健康的理念密不可分,因此也获得了较大的认可度。低端入门的智能手表产品虽然功能较为单一,也没有太多与手机互联互通的设计,但凭借“有屏幕”和低价这两个优势,在短时间内就反超了传统的智能手环市场,直接将Jawbone和Fitbit两大手环巨头挤出来市场份额前五的序列。
在当时,低端智能手表凭借功能上的优势完成了对高端智能手环市场份额的反超。但随着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产品边界的模糊,功能越来越强大的高端智能手环,却完成了对低端智能手表的逆袭。
图片来源:华为
以Canalys发布的2022Q1腕上可穿戴设备报告的数据为例,其中智能手表出货3200万只,智能手环出货量970万只。从数据上看,智能手环应该是被智能手表“碾压”才对,但实际上,这份报告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刚刚提到的观点——“高端智能手环已经拥有与智能手表同台竞争的实力”。
根据报告中给出的数据,在近两年间,“Basic bands”(入门智能手环)Q1出货量自2020年以来一度下滑,已不足一千万只。但与此同时,“Basic Watch”(入门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却持续上行,追平了2020年时入门手环的数据。
再联系到现阶段入门高端智能手环与入门智能手表的产品差异与市场表现,不难发现曾经的高端智能手环已经取代了入门智能手表,凭借相同的功能与更低的价格完成了市场逆袭。尽管这些产品依旧还保留着手环时代留下的细长屏幕比例,在产品名字上也依旧挂着“手环”的字样,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已经正式取代了曾经的低端智能手表,成为了可穿戴设备中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智能手环取代低端智能手表已成定局,但从产品的角度看,智能手环的成功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智能手表接下来的方向——健康管理。从功能上看,智能手环既然能取代低端智能手表,那自然是在功能上对智能手表完成了超越。和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手环在功能上有天然的劣势:
并不开放的系统让智能手环无法像智能手表那样安装第三方软件,但在健康管理上,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却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大多数用户对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唯一诉求,其实就真的只有“健康管理”而已。
可以预见的是,健康依旧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未来的硬件发展中也将以健康指标为发展方向,从更多不同的维度为用户提供更详实的健康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软件增值服务,从而在不依靠智能手机新硬件的情况下,为智能手机品牌带来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收入。
到那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区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了吧。
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不少,特别是三高的群体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随时能掌握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尤为重要,这样的需求促进了智能手环、手表的诞生并发展,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而今年,各大智能手表厂商都在推出含有血压监测功能的
IT之家8 月 25 日消息,去年 1 月,谷歌正式收购智能手表厂商 Fitbit。今日,Fitbit 发布了两款智能手表,分别是 Sense 2 和 Versa 4,不过这两款智能手表仍未搭载谷歌 Wear OS 系统。Versa 4 智
自从苹果发布Apple Watch后,智能手表这个概念很快就被市场接受,并且在短时间内开辟出一个庞大的智能手表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295亿元,预计2025年超过400亿元,市场也从腕带手环到腕带手表的转变仍在继续
让产品好玩点,让结果直接点,《有料评测》只做你最关心的评测内容。上周小米举办新品发布会,带来了小米12、小米12 Pro和小米12X三款手机,一同发布的还有小米Watch S1、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等多款新品。虽然新品不少,但笔者最感兴趣的
荣耀在前段时间发布了一款专业的智能手表产品荣耀手表 GS 3,这款手表内置了全新的心率引擎,能监测到更详细的心率数据,给用户带来贴心的健康监测服务。外观方面,荣耀手表 GS 3 采用了 316L 精钢作为表框材质,拥有出色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那个黑加又回来了!几年前市场上有一款极具性价比的手环,支持NFC且功能丰富又性价比很高被很多朋友们选择,这只手环就是黑加手环,不过在黑加手环推出之后似乎没有了迭代更新的产品,也逐渐地淡出大家的视野,而最近小米有品众筹黑加手表带着满满的诚意又
可能我们都深有感触,就是自疫情开始至今,二手名表市场尤为火爆,甚至许多之前根本没有钟表从业经验的“业外人士”,都加入到二手名表的行当中来。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下二手表行业中的那些事儿,有误的还请在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不管是有意从事二手名表生意
和平时代,随着制表技术的提高和新材料的运用,那些最开始为战争准备的腕表也得到了进化和提升,融入军事风格的穿搭也俨然成为了在街头频繁可以见到的时尚潮流。在前几期分享的专题中,很多爱表人士更偏向购买运动型的手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20款军事风
比较常见的一个榜单是这样的,包括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宝玑、爱彼、宝珀、积家、芝柏、伯爵、卡地亚、劳力士。很多朋友都很关注“十大名表”,其实“十大名表”有很多种说法,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任何人对于任何榜单有意见都是正常的。
略懂一些的表友会告诉你,手表的售价由品牌的等级排名决定,级别越高的手表价值认同感越强。手表的等级高低主要由品牌知名度、机芯研发水平、材质的讲究程。初次接触手表的朋友们都会有个疑问,不同的手表为何价格差别那么大。